央廣網北京2月2日消息(記者管昕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1月21日,中國之聲報道了山西省長治市、陜西磚機銅川市耀州區(qū)的兩個政府投資項目,因項目存在合同履行糾紛和結算糾紛,上百名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的消息。目前,兩個政府投資項目涉及的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得到解決。
“拿到了,給清了!”
近日,農民工兄弟楊海元終于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。2017年的春天和夏天,他在長治市圣鑫園保障性住房小區(qū)做工,之前還有2萬元的工錢沒有給結清。他和工友們多次向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討薪,但由于沒有和施工單位簽訂合同,班組負責人和施工單位陷入結算糾紛,導致部分農民工兄弟沒有及時拿到工錢。中國之聲關注此事后,引起建設單位和當地勞動監(jiān)察部門的高度重視,在各方協調和努力下,被欠薪的農民工兄弟都已如數領到了工錢。
班組負責人說:“我們二三十個農民工,現在都把工資領到手了。”
1月21日下午,該項目的施工單位山西三建集團在其官方微博發(fā)布情況說明稱,集團公司對結算欠薪糾紛一事,高度重視,迅速處置,已在媒體報道發(fā)布之前妥善處理。集團公司1月20日已將所欠款項全部支付到位。情況說明還表示,向農民工兄弟深表歉意,將高度重視這方面工作,絕不推卸責任,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。
施工單位山西三建集團就項目欠薪糾紛發(fā)布情況說明。(官方微博截圖)
中國之聲還回訪了2017年12月報道的陜西銅川市耀州區(qū)文化藝術中心欠薪問題。記者對此事進行關注時,該項目已竣工投入使用一年多,由于建設單位耀州區(qū)政府的投融資平臺誠基公司和施工單位陜西十建存在工程合同糾紛,導致100多名農民工的工錢還沒有結清。前不久記者回訪時發(fā)現,該項目仍未結清涉及的農民工工資。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,回訪報道播出后,建設單位誠基公司結清了剩余的農民工工資,共計500萬元左右,涉及100多位農民工。
這位項目負責人表示:“我們施工單位已經把農民工工資發(fā)放到班組,年底我們會監(jiān)督,每一個工人都拿到錢。”
兩個政府投資項目都結清了拖欠的農民工工資。記者調查發(fā)現,兩個項目都存在沒有與干活的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。
一位農民工說:“我們就是民工,沒有辦法。你要跟人家簽合同,都是小施工隊,他也不和你簽合同。現在這種情況也多著呢。”
另一位農民工也告訴記者:“當時我們干的農民工都沒有簽合同,就覺得(跟班組長)都是熟人,就沒有簽合同。”
常年專注勞動保障業(yè)務的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王輝律師認為,經過多年持續(xù)努力,預防農民工工資拖欠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,形勢總體上趨于好轉,但是這項工作面臨的壓力仍然較大。
他指出,工程建設領域是農民工的重要務工領域。這一行業(yè)的特點是墊資施工現象普遍,掛靠承包、違法分包、層層轉包、包工頭承包等問題嚴重,中間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出現問題,都會導致農民工工資被拖欠。
王輝律師還表示,目前預防拖欠民工工資的工作長效機制建設還存在短板,一些政策措施還沒有完全落地,特別是工資支付保障立法不完善,欠薪企業(yè)的違法成本偏低,行政執(zhí)法缺乏強有力的剛性手段。
他建議,第一,健全工資支付監(jiān)控和保障制度,重點是在建設領域完善工資保證金制度,同時將這一制度向其他容易發(fā)生工資拖欠的領域推行。第二,規(guī)范企業(yè)工資支付方式,督促各類企業(yè)嚴格執(zhí)行按月足額支付工資的法律規(guī)定,推進銀行代發(fā)工資制度,同時在建設領域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,這樣能很好地預防工資拖欠問題到年底集中爆發(fā)的現象。第三,推進企業(yè)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建設,建立企業(yè)失信聯合懲戒機制,即俗稱的“黑名單”。